水葫芦科普知识
常见外来入侵物种

图:水葫芦(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密集生长状态
水葫芦(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粉状胚乳目雨久花科的水生植物,又名凤眼莲、水浮莲。浮水草本,高30-60厘米。须根发达,棕黑色。茎极短,具长匍匐枝,匍匐枝淡绿色或带紫色。叶在基部丛生,莲座状排列;叶片圆形,表面深绿色;叶柄长短不等,中部膨大成囊状或纺锤形,叶柄基部有鞘状苞片。
知识小贴士
水葫芦的花为浅蓝色,呈多棱喇叭状,上方的花瓣较大;花瓣中心生有一明显的鲜黄色斑点,形如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非常养眼、靓丽。
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逃逸到自然水域繁殖扩散。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一株水葫芦在90天内可繁殖出25万株。它会迅速覆盖水面,阻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生态警示
水葫芦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治理水葫芦通常采用人工打捞、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但需注意防治成本和二次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