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工作不久的语文老师,曾经为了上课,我总是很苦恼,也很懊丧。我带的是一年级的语文,上课的时候总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我总是在不停的赶进度,希望把知识都教给学生,生怕他们没学到,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并不见得学生喜欢,也不见得有成效,学生的注意力也总是难以集中,有说话的,发呆的,做小动作的……
但是在阅读完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后,我感触很深。于老师将他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人生积淀都倾囊相授,厚重非常,要参透里面的道理,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读书过程中,五重教学法的重情趣给我的感触很深。在于永正老师的书中他谈到,情是什么?是情感。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于老师的这段言论让我联想到丰子恺大师说的一句话:优秀和听话的孩子天然可爱,去爱他们,不能算爱,只有当孩子不值得爱了,还能去爱,才算真爱。这些话我感触很深,每个班里肯定有优秀的学生,但也有调皮捣蛋令人头疼的学生,或许学着用一样的平常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才是彼此相处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克服头脑中的偏见,认识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同情,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愤怒。没有理解和宽容,也谈不上爱学生。因为泰戈尔说过:“爱的别名是理解。”
后来,我对自己的教学不停的反省,在我的课上,是否有“情”?我真的有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吗?有从学生的接受水平,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吗?有切实的考虑到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需求吗?我的课我的内容有在贴着学生的心进行吗?
在思考中我有所改变,慢慢的,我不再赶场似的把课件内容说完,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听到了哪里,有没有接受。当遇到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比如学生走神、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等,也会尽可能用幽默的语言提醒他们。这也是从于老师的微笑教学中受到的启发。在书中于老师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位同学上课的时候,其他人都在专心致志的写作文,他却在玩橡皮,于老师发现后没有严厉的批评他,而是用幽默的语言让他回到课堂中来。当我在课堂上也运用此方法时,相比之前的厉声批评反而更有效果。用微笑和诙谐去化解班级里偶尔出现的令人不快的事情,我想这就是教育中的春风化雨吧。在有很多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也会耐心让所有学生说完,而不是为了教学进度放弃听取他们的回答,我想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去,事实证明学生在回答完并接收到正向的反馈后会更加专注于课堂中。虽然这样会让课时有所增加,但相比以前,学生一节课学到的东西却更多了。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走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您辛苦了。”以及他们期待下节课的眼神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语文教学也许就是这样,当你把关注学生放在第一位时,当你不再把自己限于一个框架中时,你才会更接近语文的本质,只要用心的去观察去体会,让自己的心贴着学生的心走,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在心与心的沟通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与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