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研从不是找一条“完美的路”,而是在行走中,把脚下的路走成“对的路”。研思不停,拓径不止;笃行不辍,途必有光。
——前言
9月4日,星期四,又一个语文教研组固定教研的日子。
下午1:20,会议准时开始。
首先,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年新加入这个团体的老师。有新调入的,也有休完产假回归的。无论熟悉或陌生,从这一刻起,我们都变成了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
大家直奔主题,确定这一学期我们要去做的事,想做的事,可以做的事,能做成的事。
教研活动是一个学校关乎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活动。如何高效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它不流于形式。这是我们大家要一起商量的事。
第一个确定的是每个教学月的主题。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从朗读、书写、阅读、理解、写作依次划分9月到1月份的教研主题。
有老师表示,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每一个技能的学习都是揉合在一起,不能这样去人文分割。
的确,我们要做的是在不同月份呈现这门学科的某样特性,把我们平时在做的以主题归类的形式集中起来。
做事留痕是保护自我的方式,也是展现自我的形式 。
比如朗读可以从晨读和新课文准确带感情朗读开始;书写可以从教材要求会写的字入手,或者结合学校特色书法课为切入点;阅读可以统计字数作为量的累积,也可以篇目做反馈。不同年级可以有自己个性化呈现方式;写作更是我们每个单元习作主题中要求做到的事。
这样阐释之后,老师们都觉得可以接受。没有额外增加负担,反到纵向拓展深度。
第二项选取年级组长 。
年级组长是带领一个年级教学任务最核心的人物。本学期我们对公开课没有硬性要求,一旦主动要求上,我们就打造成全镇级公开课。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了。
但是对统编教材的理解分析把握则要求做得更精准一些。尤其改版的二三年级。明天将有三位老师代表学校外出参加新教材培训。教研组要求认真记录笔记,回来及时分享反馈。
年级组长则需要在每一周的教研会议上带领年级组老师去解读教材,拎清重难点,分析解决方法以及资源拓展分享。通过集思广益,认真去对待每一个要带到孩子面前的文本。
组长的人选由老师们现场商量诞生。原则有三:第一,要有核心领导力;第二,尽量避开班主任身份;第三,愿意主动带领大家成长。
如此,我们成功地选出了一到六年级的年级组长。
最后就是关于我们这学期的作业以及辅导资料问题。为落实双减政策,学校一再要求不得额外给孩子们增加学习负担。把一课一辅扎实落地做好,把每一节课上精上妙,一步一步脚印,扎扎实实地推上去。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老师也在实效中获得认可的价值。情怀是朴素的,初心是纯粹的,教学质量则是永恒的。
相信在教研组每一次碰撞的智慧带领下,二郎中心小学语文教学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